【玩具熱潮】男士愛儲車仔  香港車仔展料3日人流逾3萬

2025/8/22

今年將是本地第五屆的車仔展,參展商均預期營業額會較去年上升10%

隨著Pop Mart潮玩興起,本地的玩具熱潮亦愈吹愈烈!女士們鍾愛Labubu,男士們多年來亦對合金車仔不離不棄,買來改裝、拍照、收藏等等,購買金額可以達6位數字!趁著暑假尾聲,本港8月尾將迎來第五屆車仔展,策展人預計連續3天的展期,將會吸引海內外逾3萬位愛好者進場參觀。

微影創辦人吳凱俊(Steve)表示,品牌於2014年創立,專門做香港的人、車、景模型,例如是港鐵、九巴、天星小輪,以至6大紀律部隊車輛及電影場景等等,不少都取得了IP授權,「直至我30多歲都沒見過具香港特色的模型,於是在11年前成立品牌,將香港文化融入。」吳稱,現在玩車仔的客人比11年前約翻了3倍,成年人佔了6、7成,最瘋狂的客人是巴士迷,「出甚麼買甚麼,甚至同一路線的巴士模型會買齊整個車隊,自己改裝車身編號。」

他表示,香港具獨特的歷史背景,而且城市發展急促,不少人會購買模型去留住回憶,當中購買車仔的客人佔了5成。Steve近兩年將一半分店結業,「微影在高峰期共有21間分店,現時只剩10間,主因是港人北上消費。」以前香港一家人飲完早茶或吃過晚飯後,小朋友會捉住大人買玩具,但現在此情不在,他形容本地零售行業是「崩塌式下跌」。

Steve指出,他們的模型沒有海外市場,「別人做林寶堅尼、法拉利,可以銷售到全球130個國家,但我們的本地海鮮車、搭棚車,外國人不會買」,與此同時,他們還需面對設計人才及營運成本高企的問題,可幸的是,他們除零售之外,還有發展批發,例如是B2B盲盒禮品,又或做潮玩Figure等開拓客源。

作為本地車仔界「龍頭」,微影每年都會參加車仔展,希望能「以車會友」,「今年會在新場地舉行,又會引入真車展品,但同時首次增設入場費,可能會影響人流」,觀乎動漫節旺丁不旺財,他保守估計今年營業額會較去年上升1成。

BM Creations專門出售合金模型車,創辦人何俊鵬(Ben)說,他們2019年開始找車廠授權出產自己的車仔,「當年鈴木出了一款大熱四驅車,我專程飛到日本洽談」,三顧草廬後品牌受其誠意打動,「我們成功開發了首個自家車仔模型,並專攻精品市場,現時有8成顧客都是成人,只有2成是小朋友。」

憑著創意與品質,品牌頭三年先拔頭籌,取得不錯的成績,但Ben直言近年的車仔市場競爭很大,讓他的生意下跌了3成,「除有幾個香港品牌走出來,內地的步伐亦很快,他們很多都是抄襲,不需開發費用,資金可用以提升質量,我們賣100至120元的貨品,他們只賣30至50元。」內地品牌直至近年因為想衝出國際,才開始向車廠取授權。「內地對外國汽車文化並不熟悉,香港人則更具國際潮流觸覺,所以我們現在不會公開預告出售款式,可以先飲頭啖湯,內地最少半年至10個月才能抄款。」

今年車仔展將有更多內地品牌加入戰團,為了突圍而出,BMC將會推出更多80後的情懷車,例如是澳門賽車及「飛仔車」等,此外又會送出香港特色的奶茶杯,「我們並會將攤位包裝成小食車,吸引客人的眼球」,雖然成本增加,但他預期今年參展的銷售額會較去年上升10至13%,「因為香港車仔展暫時國際少有,將會吸引本地、內地及海外的客人,此外,隨著Pop Mart大熱,亦帶動了本地玩具潮流。」

香港車仔展策展人李鑒泉表示,今年已經是第五年舉辦有關展覽,目的是為品牌、零售、授權方、車仔愛好者及市民大眾提供平台欣賞不同的模型車,藉以「做大個餅」,「過去五年,玩車仔的人數翻了一至兩倍,因為香港空間有限,而且細車的價錢較相宜、新款推出更快,令很多原本玩開大車的朋友,現在都轉玩細車。」他預料連續3天的車仔展將會吸引逾3萬人流進場。

李稱,現時香港的展覽業基本上已經完全恢復,場地一地難求,但同一時間,因為不少業內人士在疫下轉行,導致人手短缺,人力資源成本上漲,「相對於亞洲其他國家及鄰近地區,香港搞展覽的成本更加高昂,但我們的優勢是能夠匯聚中西文化,世界各地的旅客可以來港看到不同的品牌及零售點,故此本地搞展覽仍具一定的吸引力。」

男士愛車仔

Brian(零售業):自小就對車仔感到著迷,他坦言是因為男士天生就有控制欲,「小時候不會開車,至長大後又未必有能力購買罕見車款,所以就會買模型來滿足欲望。」他至今已用了6位數字去購買約2,000台車仔,為要儲起心頭好,更要購買防潮箱再放入迷你倉,「由2018年開始,我將興趣發展為事業,在旺角開設實體店售賣供拍攝用的場景和人仔。」香港地方狹小,能購買大型場景的客人不多,但他以此為興趣和責任,希望能為客人找到喜愛的產品。

Ricky(運輸業):因為想彌補小時候的缺失,Ricky自90年代起開始購買車仔,「主要買金屬車,房車、跑車都有,大部分是1:64的車仔,亦有1:18的大車」,他會幫車仔拍照,又會將喜歡的收藏放到陳列架,此外還會放進床下底、迷你倉等,至今已有約2,000台車仔,多年來花了約20萬元。

刊於2025年8月22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