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膠帶藝術】專訪德國藝術勁旅TAPE THAT 七彩膠帶裝置成打卡熱點  

2025/7/25

 TAPE THAT其中三位藝術家Nicolas Lawin、Adrian Dittert、Stephan Meissner(左至右)來到香港,為商場帶來色彩繽紛的作品

港鐵PopCorn商場最近推出了一系列七彩繽紛的藝術裝置讓市民打卡,不說不知,原來這些裝置都是以膠帶創作,並帶來幾何與錯視效果,相當有趣!其背後創作團隊是來自德國的TAPE THAT,他們利用Tape(膠帶)去從事藝術創作,現時作品足跡已遍布逾40個國家,今次三位成員Stephan Meissner、Adrian Dittert及Nicolas Lawin首次訪港,感覺如何?

TAPE THAT說香港並非文化沙漠,他們在商場工作的一星期更獲得市民贈食打氣,覺得很窩心!

膠帶從來都只是藝術作品中的配角,為何TAPE THAT會將「山雞變鳳凰」呢?Adrian表示,他們視膠帶如傳統的媒介,如亞加力顏料、噴漆等等,它有很多可能性,可以盡情去探索,「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進行創作,就像畫直線吧,在某程度上比較容易。」有利亦有弊,膠帶亦會帶來限制,「例如我們不能做顏色漸變,這會很棘手!」正是這些挑戰和可能性,讓團隊覺得利用膠帶創作非常有趣。

三位藝術家充滿童真,十分可愛

今次的作品主題是「POP Into More Colors」,當TAPE THAT知道商場內有一個很大的中庭時,他們的感覺是「很酷」,因為可以發揮創意,不需局限於使用牆壁,而是可以利用視野錯覺來創造立體雕塑,「然後用白色畫布創作為更廣義的牆體結構,加上繽紛的色彩,照亮人們的每一天。」

港鐵公司總經理 – 投資物業龍子豪(後排左五)與三位藝術家及HKDI師生合照

有說香港是「文化沙漠」,TAPE THAT又可有同感?「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,因為我從未聽說過這個說法。」Adrian稱,他們在PopCorn工作了一星期左右,他的感覺恰好相反,因為不少市民會停下來觀賞作品,對於將會出現甚麼作品很感興趣。「有位男士每天都來看,亦有女士為我們送上咖啡和鬆餅等;隨著我們開始安裝,愈來愈多人停下來給予反饋。你知道嗎?柏林人比香港人冷淡得多,所以我們很開心。」他們表示,作為藝術家,這感覺非常好,也很有成就感。

除藝術裝置外,現場還設有不同遊戲體驗

Nicolas指出,今次展品共有三個部分,包括Flying Tapes「懸浮地帶」、The Taped Staircase「錯視之階」、及Into the Chromosphere「繽紛幻境」,市民除可於特定位置觀賞外,亦可走入各個互動空間去體驗創作。

是次活動與香港知專設計學院(HKDI)一同合作,讓學生有機會與德國藝術團隊交流,港鐵公司總經理 – 投資物業龍子豪表示,PopCorn啟動了視覺傳意企劃,邀請HKDI的學生利用TAPE THAT的藝術裝置為靈感,提升商品展示設計視覺效果的方案。商場邀請了TAPE THAT擔任評判,選出金、銀、銅及5個優異獎項,入圍及優勝作品後將有機會於港鐵商場零售活動中應用。TAPE THAT表示,學生表現出色,「我們事前進行視訊通話,然後他們也來到這裡親自嘗試,做到真正的互動。」

TAPE THAT感謝商場讓他們把「Tape Art」帶到香港,同時與本地一群藝術新力軍分享創作經歷,「『POP Into More Colors』這個主題不但很適合充滿活力的夏天,亦充分展現香港繽紛動感的城市魅力。」團隊對今次的創作效果非常滿意,期望日後能再回到香港創作。

POP Into More Colors – 千變萬化空間錯視之旅

日期:即日至 8 月 20 日

地點: PopCorn商場一期 L1 中庭

活動:除展出TAPE THAT的藝術裝置外,同場並設有遊戲體驗,每逢周末消費及點讚指定平台可獲贈彩色爆谷

膠帶藝術家TAPE THAT

TAPE THAT於2011年成軍,現時共有5位藝術家成員。膠帶藝術在過去10年發展迅速,但其起源難以追溯,因為膠帶雖廣泛應用於不同藝術用途,但它們通常只是一種輔助工具,而非主要表達媒介,團隊則反其道而行,使用布膠帶、牛皮膠布、紙帶、包裝膠帶、塑膠膠帶和鋁箔等來創作。

根據材料的特性,TAPE THAT的作品風格廣泛,涵蓋抽像到現實主義藝術,作品包括膠帶繪畫、室內裝置和雕塑、壁畫以及燈光裝置等,幾乎涵蓋了所有可以想像的表面。組團14年,他們的足跡現已遍布40多個國家,為不同人士帶來開心繽紛的作品。

刊於2025年7月25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