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心與港燈「你真惜食!」x「綠得開心計劃」創意料理大賽 以零浪費美食力推源頭減廢
2025/10/31
「源頭減廢」在廢物管理架構中被視為重中之重,透過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及態度,亦可減輕社會處理廢物的負擔,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。由美心集團(美心)與香港電燈有限公司(港燈)早前攜手合辦的「你真惜食!」x「綠得開心計劃」創意料理大賽,邀請參賽者發揮創意,充分利用不同食材及將剩餘食材變身成為美味的新穎菜式。美心、港燈及各組別得獎於今天展示當中精選的得獎惜食菜式,力證食材充滿無限可能,為社會帶來耳目一新的減廢示例。
「你真惜食!」x「綠得開心計劃」創意料理大賽的總決賽早前已圓滿舉行,收到近百份參賽的「惜食」食譜,共有24組入圍總決賽。各參賽隊伍以惜食創意及精湛廚藝,爭奪「親子組」、「中學組」、「大專組」及「公開組」冠軍寶座。同場更頒發「零廚餘大獎」、「最具創意獎」、「最受歡迎獎」等獎項。
陳浚樂
公開組 冠軍、零廚餘大獎
得獎菜式:魚香米影+紅糟脆骨

陳浚樂是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文華廳中菜主廚,亦是中華廚藝學院大師級中廚師課程應屆(第12屆)畢業生,能夠成為有關課程的學員,須具備至少12年業界經驗,並獲相關專業團體推薦及通過面試甄選,既是對廚藝造詣的肯定,亦彰顯其在行業中的專業地位,實力無毋置疑。
「我今年大師班的畢業論文亦是關於環保,主題是可持續海鮮於中菜的應用;參加美心與港燈的『你真惜食!』x『綠得開心計劃』創意料理大賽,我利用了零廚餘的概念去煮兩道菜。」可見他一直都很重視環保煮食。
他今次的參賽作品包括「魚香米影」及「紅糟脆骨」,前者以魚骨、甘筍皮、白蘿蔔皮、剩飯、菜葉等常見廚餘進行創作,「我選擇以這些食材為基礎,重新演繹其價值,展現惜食理念與創意烹調精神。」主要食材是方脷魚,以甘筍皮製成的芡汁來烹調魚肉和剩飯,再加上脆米增加口感,最後用菜葉來裝飾,可以吃到魚的鮮嫩,亦有啖啖米香。
至於「紅糟脆骨」則是將魚骨炸至酥脆,配上紅糟汁,「烹調魚類菜式時,魚骨往往被棄置,例如煲魚湯,魚骨最後都會成為廚餘,於是我將魚骨炸脆,大家可以連骨都吃掉,完全零浪費。」他表示,所有魚骨都可以炸脆,惟時間不同,例如斑類的魚骨較硬就要炸久一點,考慮到比賽時間只有一小時,於是他選擇了方脷魚,「方脷的油分豐盈,平時用來煮湯米都可保持嫰滑,今次我將食譜改良,炒香魚肉,做了魚湯,最後炸骨。」他現時會將炸魚骨當作酒店頭盤小食給朋友試食,朋友吃罷都大豎拇指,「他們的反應很好,更笑說好吃過魚肉,將來有機會將正式加入餐單。」
陳浚樂廚藝精湛,但他保持著謙卑的心去參賽,「比賽難免會緊張,我以交流廚藝的心態去享受過程」,因為是位職業廚師,他坦言已很熟悉烹煮流程,能很順利表現出來,令他驚訝的是其他比賽對手,「中學組都很有功架,不是亂來。」他表示今次比賽對手比想像中更強,創作具心思,他很開心能脫穎而出,「很榮幸廚藝得到肯定,同時亦展現了大家對『惜食』理念的支時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邱燕萍
公開組 亞軍、最具創意獎
得獎菜式:三惜花

燕萍自出娘胎就左眼失明,父親是建築工人,家境並不富裕,故從小習慣用廚餘煮食,「經常和媽媽下田耕種,盡量節儉,也善用廚餘,例如把蘿蔔皮做成醃菜。」然而,他們的親朋戚友多半非富即貴,不是村長就是區議員,因此她小時候總擔心被取笑。
燕萍有一隻眼睛看不到,但完全無損她對煮食的興趣,現在她是一名照顧者,須照顧一位雙目失明人士的起居飲食,「對於失明人士來說,吃飯就是最大的樂趣,所以我想將最好的煮給他。」要做到最好,燕萍會選擇最優質的有機食材,「這些食材很昂貴,必須要物盡其用」,例如她會將薯仔皮放進冰箱,留來做餃子餡,又或用來煎蛋、做薄餅和春卷等,「豆渣亦是相當好的廚餘,煎炒煮炸都可以,營養價值很高」,在她心目中,沒有不能吃的廚餘,就算是雞骨、豬骨等都可以烘乾,然後用攪拌機打成粉,「加入肉餅食用,可以增加鈣質。」
利用廚餘煮食已成為燕萍生活的一部分,當她在社交平台見到有關比賽,馬上就報名參加,比賽當日,她做的「三惜花」共有三款菜式,包括:青瓜皮蓮藕皮伴海蜇、南瓜皮蝦殼豆渣炸雲吞、玫瑰茶葉曲奇,「這些菜式我以前都大概做過,看雪櫃有甚麼,我就加甚麼進去」,燕萍稱,因為失明的室友喜歡吃爽脆和香口的食物,加上他喜歡玫瑰味道,所以創作了菜式。
菜式雖然都煮過,但燕萍還是形容比賽過程有驚無險,「想挑戰自己,所以一做就是三道菜,很擔心時間會不夠,尤其是我需要將蝦殻打成粉。」三道菜有冷有熱,她不想凍的變熱,又不想熱的放冷,時間控制相當重要,除此之外,她還以一雙巧手做出了美侖美奐的擺盤,就像三朵鮮花放了在碟子上,叫評判們一致驚艷。
燕萍這次不但順利完成比賽,還勇奪公開組亞軍及最具創意獎,當她知道喜訊時,馬上就通知了室友,「之前他說會陪我來參賽,結果因為私務沒來,我們因此而吵了架」,口角還口角,燕萍坦言最重視的還是這位朋友,所以當時毫不猶疑就致電給他報喜。
得獎讓燕萍感到很開心,「我僅僅夠時間完成比賽,當時旁邊的參賽者大讚我的成品,事前更在網上投了我神聖一票」,最後這位「旁邊的參賽者」得到了冠軍,雙雙勇奪獎牌,大家都互相為對方而高興,可謂友誼第一。
現在的燕萍,不會再為食用廚餘而自卑,相反她為此而感到自豪,「很多朋友知道我能善用廚餘去炮製美食時,都會讚我很厲害!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劉家樂(父)、劉翯懃(子)
親子組 優異獎
得獎菜式:芫芫茜茜

劉爸爸出身於傳統家庭,自小庭訓不可浪費食物,否則長大後會「娶個豆皮婆」,但他的囝囝翯懃卻經常食剩食物,並尤其討厭芫茜,「我自己都是長大後才懂得欣賞芫茜,他不喜歡都很正常。」為了讓翯懃多攝取不同營養,他索性將兒子最愛的蜆與最討厭的芫茜結合,變成一道「芫芫茜茜」。
芫荽平時只會用葉,劉爸爸今次則用盡芫荽的全部(莖部及根部),加入蒜頭、芝士等材料打成醬汁,加熱後令到草青味減低,發揮芫荽的香味;薯仔往往放棄薯仔皮,但其實洗乾淨可以炸成薯片;大蜆亦往往被忽視鮮味的海水,可以當成湯汁用;牛扒筋位,例如西冷多數會切走筋部放棄,現時將其切成細粒炒香,可以增加口感。
「我在臨尾幾天才知道這個比賽,覺得很有意義,馬上報名,只有幾天時間準備。」每天下班回家之後,他都在研究菜式,「平日我都會入廚,所以不致於太難」,他將芫茜做成類似青醬配上意粉,由於芫茜的味道太過強烈,食譜最後要將芫茜分量減半才達致最理想效果。
比賽時父子兵一同上陣,小翯懃幫忙切菜、夾薯蓉和包春卷的部分,雖然多了個小幫手,但劉爸爸在比賽期間還是發生了驚險狀況,「因為不熟悉比場場地的爐具,滾水燒了半小時才煮沸,很擔心在限時內不能完成。」幸好最後都很順利,並勇奪「親子組優異獎」。
劉爸爸坦言今次「志在參與」,十分享受比賽過程,更得到很多得著,「今次參賽費用全免,比賽前更設有參觀活動,實在喜出望外。」亦因為這次比賽,小翯懃開始願意吃芫茜,「比賽後十分肚餓,他馬上已經拿大蜆來吃。」劉爸爸解釋,只要小朋友有份參與的活動,他們都更願意去試食,例如囝囝平日有幫手削紅蘿蔔皮、切小番茄等,煮完他都會更願意進食這些不愛吃的食物。
劉爸爸認為香港人很浪費食物,尤其是自助餐和宴席等,吃不完就全部棄掉,「希望大家都能學會珍惜食物,這除可節省個人和家庭開支外,更可以減低溫室氣體排放和堆填區的負擔。」日後他將會研發更多環保食譜,希望能為地球出一分力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英華書院 陳懷希
中學組 冠軍
得獎菜式:全食南瓜盅配素肉丸

阿希對烹飪的熱情始於小學六年級,「那年媽媽生日,我想為她炮製驚喜,於是上網找英國廚神Gordon Ramsay的影片來看,最後煮了一道威靈頓牛柳給她」,小六就向高難度挑戰,阿希坦言不容易,甚至因為不太了解食材而更改了一番,「我不知道牛柳是甚麼,所以買了一條不知名的圓柱體牛肉。」
雖然牛肉買錯,磨菇調味不太標準,酥皮亦運用得不完美,幸好煮出來效果不錯,「一切開來,發現原來牛肉可以這麼好看!」自此阿希開始鑽研西餐食譜,更不時走到街市買菜煮食招待朋友,一煮就是六、七道菜,他的拿手菜包括法式鴨腿、普羅旺斯燉菜、薯鱗片魚柳和法式洋蔥湯等。
阿希在2024至2025學年的「心繫家國」中華飲食文化週暨學生廚藝大賽勇奪優異獎,故此聽到老師介紹美心與港燈「你真惜食!」x「綠得開心計劃」創意料理比賽之後,馬上躍躍欲試,參賽作品「全食南瓜盅配素肉丸」靈感源自他拿手的法國菜。南瓜燴飯運用廚房日常「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」的蔬果廢料,例如蘿蔔皮、洋蔥皮、西芹葉、椰菜花莖等,取其精粹成為蔬菜高湯,融入南瓜燴飯之中,而多餘的高湯更可運用於日常烹飪;而素肉丸則貫徹低碳理念,「素肉丸都是自家製作,材料包括豆腐渣、冬菇、麵包糠和榛子醬等等」,鮮味滿滿,重塑了肉丸的香氣和味道。
阿希在比賽前預習了三次,調整了高湯及南瓜的比例,同時加快了烹飪的步伐,但比賽時仍有點緊張,「始終是陌生的環境,單是找合適工具就夠手忙腳亂」,過程大致順利,但素肉丸太早炸起,翻熱時用了大火,令素肉丸底部輕微燒焦,「我用了最後30秒將燒焦的部分剪走才擺盤。」
對於今次得到中學組冠軍,阿希謙稱是意料之外,「比賽前看過網站介紹,知道每位對手都很強,自己必須要零失誤才有勝算」,他很感謝家人和朋友的支持,除了強迫家人吃試煮的失敗品外,他並請教了朋友的家人,「對方是一位大廚,給了我很寶貴的意見。」
一人有一個夢想,在未來的路向上,阿希不排除要成為一位廚師,並向可持續方向發展,「就像米芝蓮都有綠星星,表揚在永續美食領域表現領先的餐廳,這方面是大有可為,希望大家可以繼續善用廚餘,不要傷害地球。」他表示,透過今次比賽,讓他明白到在限時下批量生產的重要性,「成品需要完美呈現,不能有任何差錯,這是在家煮食完全不同的經驗,對我未來的廚師之路帶來重要的一課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