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再生地球】食肆廚餘循環再造 墨丸竹笙可發電

2024/07/29

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(減廢)區詩敏博士(右二)、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(左二)、海塑基金會執行長鄺浩然(右)及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工程師(左),於傳媒會上表示他們支持循環經濟

有沒有想過豬潤、墨丸、竹笙都可以用來發電?本港商界愈來愈重視循環經濟,原來環保都不一定要花大錢,反過來更可以省錢,締造更美好的地球。譚仔雲南米線由收桌開始就做分類,將廚餘送到有機資源回收中心(O ‧ PARK1)循環再造,美心集團亦夥拍本地農莊,將餐前廚餘轉化為酵素,再生產農產品予旗下餐廳,既可推廣健康飲食,亦能實踐循環經濟。

美心集團開展「WeGen farming 再生農業」可持續發展計劃,將餐前廚餘轉化為酵素生產農產品,再將收成供給旗下餐廳 

領展由2018年起參加環保署的廚餘收集先導計劃,將街市及商場收集到的廚餘送去政府的廚餘處理設施,轉化為電能及堆肥,譚仔雲南米線亦是參與商戶之一,他們由收桌開始就做分類,例如在流動車加膠盆,回收不了的便放入另一個膠盆,此外又會將廚餘放入不同的回收桶,並將用不完的食材捐給慈善機構,製成盒飯送給有需要的人,毫不浪費。目前O ‧ PARK1每年可輸出約1,400萬度電力,相當於供應給約3,000個家庭使用,至於其他食物殘渣經過處理後亦可以用來堆肥。

至於大型連鎖集團更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去實踐循環經濟,如美心集團為推動減廢,早前已開展「WeGen farming 再生農業」可持續發展計劃,他們夥拍奉行「友善耕作」的本地農莊,將餐前廚餘轉化為酵素,以零農藥、零化肥的方式生產農產品,再引進予集團旗下近70間餐廳。此外,集團又利用剩餘麵包、麵包皮及咖啡渣,於本地釀製BOB(Bottle of Bread)手工

啤酒,不但為剩餘麵包賦予第二生命,更達至減廢、減碳和支持本地初創的目標。

領展可持續未來館於去年4月開幕,至今已有超過24萬人次到場參觀,並已舉辦了超過230場免費工作坊,領展企業事務董事總經理陳涓涓(Lorraine)表示,他們開館的初心,是希望能透過三個A,即 Accessible(易於接觸的平台)、Actionable(透過貼地路徑實踐)及Achievable(能實現的目標),向公眾及商戶展示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,「希望能將遠大的理想化成小目標,每人每天做少少。」她表示,其實每位市民都可以做到循環經濟,例如是購物時進行精明選擇,將廚餘或垃圾循環再造,慢慢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、善性經濟。

領展可持續未來館於去年4月開幕,至今已有超過24萬人次到場參觀,最新推出主題為「再生地球 – 解構循環經濟

領展本身亦有不少減碳目標,除每個部門均設有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績效指標(KPI)外,現時他們於本港以至全球的物業,98%均為已認證的綠色建築,他們更希望在2025至26年度能達致100%。

為推動小商戶實行環保,領展又推出了綠色租約,希望能與商戶共同達致環保目標,「例如是分享節能節水數字,一同進行廚餘回收等等。我們並會舉辦商戶學堂,讓前人分享經驗,又會將綠色供應商介紹給商戶,資助商戶試用;如餐廳不幸結業,離場時亦不一定要還原『清水舖』,例如是可以保留廚房,讓下一手商戶可以減低投資。」

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(減廢)區詩敏博士則表示,現時廚餘佔了都市廢物的30%,故政府於過去兩年擴展了廚餘回收網絡,工商業及屋邨都設有回收服務,「現時有逾30個領展旗下商場參與了回收計劃,每天回收量達到7噸,數字相當鼓舞。」她並透露,未來一年將擴大回收網絡,現時全港公共屋邨都已設置智能回收桶,最高參與率的屋邨使用達到3成,其他亦約2成,顯示社區動力很大,2年內政府會將計劃推展至私人屋苑。

社區回收網絡方面,現時共有130個綠在區區回收點,今年8月會增至500點,明年800點,「現時的綠綠賞應用程式有70萬用戶,顯示香港市民在亞洲國家來說,回收工作進步神速,可說是全程投入。」

市民心聲

1. 黎小姐:平時會將家居垃圾分類,進行環保回收,雖然回收物品須事先清洗,但樓下就有回收箱,仍算十分方便,現時大約每3天便會回收一次,希望能減輕堆田區的負擔,幫助環境,讓地球變得更美好。

2. Vincent:在家吃完晚飯都會打包,拿到樓下的廚餘機,只需很少時間,不覺得麻煩,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,希望每人都可以走多一步,減少浪費,綠化地球。

刊於2024年7月29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