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口信心】首季出口信心指數穩企50以上  增長預測下調至3%

2025/3/27

香港貿易發展局2025年第一季出口信心指數調查結果顯示,面對美國向其環球貿易夥伴大幅加徵關稅,香港出口商仍然保持樂觀,現狀指數(52.1)和預期指數(51.0)均見改善,穩企在 50 以上;考慮到美國實施新一輪加徵關稅措施可能帶來的影響,貿發局將2025年香港出口增長預測從4%下調至3%。

現狀指數(對本季度實際表現的評估)上升了1.8點至52.1,主要在於銷售及新訂單分類指數(56.2,升2.9點)和採購分類指數(58.1,升5.9點)均表現向好。貿易價值分類指數為54.9,雖跌0.2點,但仍處擴張區間;成本壓力(28.5,跌4.3點)則打擊出口商的信心。

預期指數(對下個季度的信心表現評估)升1.0點至51.0,同樣表現向好。銷售及新訂單(53.8,升1.0點)、貿易價值(53.9,上升1.3點)及採購(53.8,升2.7點)等分類指數同見改善。然而,成本分類指數微跌0.4點至34.4。兩項數據均穩企在50的分水嶺之上,反映業界對出口前景普遍保持樂觀。

考慮到美國在過去兩個月實施新一輪加徵關稅措施可能帶來的影響,香港貿發局略微調整了2025年香港出口增長預測,從4%下調至3%。由於未來環球貿易摩擦有可能進一步升級,在這些不明確因素下,該預測仍有下行風險。

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,調查於今年2月進行,美國首10%關稅已生效,而次輪10%關稅則在3月公布,故調查或未能完全反映關稅影響,「但調查同時發現,本地的出口商都很能靈活變通,他們所採取的策略,包括分散地區採購,繼續進軍新興市場,以及將部分生產線轉移等,令他們受關稅影響的程度降到最低。」

儘管外圍因素不明朗,但大部分受訪企業(75.4%)仍然抱有信心,預期2025年的淨利潤率將會上升或至少保持不變,比例明顯高於2024年第四季度(72.1%),且為一年來最高。與此同時,由於美國的貿易立場飄忽不定,亦使出口商對其市場前景感到困惑。美國的現狀指數為47.8,季度同比下降了3.1點,是近12個月以來首次跌破50的分水嶺。

范婉兒預計,未來的出口增長走勢仍會相當反覆,「因為關稅措施並非只公布一次,而是每月甚至每周去提出,隨著不同時間推出新措施,例如4月2日『解放日(Liberation Day)』是否真的會就部分行業減關稅,不少出口商會採取觀望態度。」

除美國之外,出口商對其他市場大致保持樂觀,尤以中國內地、歐盟和東盟為然。中國內地的現狀指數較2024年第四季上升6.7點至59.0,而歐盟也提升3.8點至50.1,東盟(56.4)則繼續穩處擴張區間。高級經濟師傅至樂表示,預期指數也呈現類似態勢,「內地的預期指數上升了3.0點至55.7,東盟(53.0)和歐盟(52.7)緊隨其後;美國則再次下滑,下降了4.3點至46.7,跌至一年來最低。」

2025年第一季的現狀指數亦反映了行業展望,珠寶業(53.1)是最具信心的行業,其次是電子產品業(52.3)和鐘表業(51.2)。

前景預期方面,大多數行業的信心有所改善。在6個行業中,有5個預料出口表現會好轉,包括電子產品業(升1.3點)、服裝業(升2.5點)、玩具業(升0.6點)、 珠寶業(升1.0點)及生產設備/物料業(升2.2點)。當中服裝業雖然上升2.5點,但仍處於收縮區間。

刊於2025年3月27日《香港經濟日報》